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17
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大家须知,妨碍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友谊的援助只有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

材料二

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转变后,中国外交形势大为改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B号决议。7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同美国以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外交突破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具有特殊意义。与此同时,中国阿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包括与苏联结盟的东欧国家,外交关系开始恢复和改善。

——摘自《新中国外交70:回顾与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其主要原因。
22-23高一上·江苏盐城·期末
知识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 道路是没有的家须知,妨碍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友谊的援助只有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择性必修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做出了正确选择。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特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并请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这一方针。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缎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楚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待久的国际秩序楚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效,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I》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l、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党和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简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4)综合上述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和提出的外交原则,简析这一原则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大事年表

时间国家和地区会议活动
2015年4月
20日至24日
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5月
7日至12日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出席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2015年7月
8日至10日
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美国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英国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当前外交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