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9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延续和繁荣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建筑方面中国文物保护原则不断发展与演变,在我国早期的文物保护法规中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对现状进行保存和恢复原状。在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就明确地表示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是进行文物保护“最高级别的追求”,对现状进行保存是“最低的标准”。而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就模糊了对现状进行保存和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对中国文物进行保护的原则,立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保护的要求。

——摘编自张政君《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3-24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
知识点: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政务院颁发《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结束了文物大量外流的历史。1961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规定“一切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都由所在地的政府负责,并且要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必须实现”。文革时期,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各地文物工作者抢救出大量善本古籍和其他珍贵文物,大多数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也得到了保护。此后,政府总结了前期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当时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对过去的文物法规做了较大补充和完善。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文物破坏、盗掘、走私等情况也远超过去,城市建设、基础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1982 年,国家颁布《文物保护法》,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特别是文物保护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厘清,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据谢辰生《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50年》(2002 年)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