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表1是世界著名史学家李剑农所著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8)的目录,表2是他的其他著作。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 (上)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 ( 下 )
第九章   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表2
《武汉革命始末记》1911年
《苏俄的东方政策》1927年
《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1927年《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1930年
《政治学概论》1934年
《中国政治史,1840-1928》英文版[是《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8)的英文版,195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与D.Van.Nostrand出版社同时出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先后于1962年、1963年、1964年、1968年再版该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在1967年、1969年两次出版该书;1963年,美国东西出版社(East-WestPress)也曾出版过
此书;1964年,印度语版在新德里出版。
(1)依表1目录按某一标准对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进行时代划分。
(2)表2所列著作对我们阅读和了解表1著作有什么帮助?
22-23高二下·山东东营·期末
知识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向国人介绍文艺复兴时用了“古学复兴”一词。较多着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培根、笛卡尔等人及其学问在西方知识史上的成就,他试图通过比较中西学术,用西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学术,达到古今中西融通,保存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吸收西学、缓进图存的目的。

——编自崔春雪博士论文《欧洲文艺复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材料二   胡适认为欧洲15-16世纪的历史,一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但这一译法“不足以尽之,不如直译原意也”。照胡适的理解,Renaissance是欧洲各地区改变了中世纪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开始用本民族语言创作文学,以语言再生或文学再生的措施,造就民族国家再生的时代。从欧洲反观中国,胡适把拉丁文与文言并列,而把意大利语、法语等现代国家语言和中国民众口语相提并论。

——摘自葛兆光《一个历史事件的旅行》

材料三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欧洲步入近代社会以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胡适对文艺复兴认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理学”和近代欧洲“理性”的不同含义;并阐述“理性”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