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875
材料一 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最后则说“自由和平等”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结果正如欧里庇特所谓“人人都各如其妄想”(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五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原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斯多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实际上容易导致城邦的混乱。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卢梭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什么重大发展?
(3)材料三中严复如何理解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借鉴西方,为中国设计了什么样的强国方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2-13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启蒙运动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的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其中1—5条构成如下:

第1条

10节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2条

4节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

3节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4条

4节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第5条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孟德斯鸠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度创新?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一群人确实达成协议,并且每一个人都与每一个其他人订立信约,不论大多数人把代表全体的人格的权利授予任何个人或一群人组成的集体时,赞成和反对的人每一个人都将以同一方式对这人或这集体……所作为的一切行为和裁断授权,就像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裁断一样。这时国家就称为按约建立了……已经按约建立一个国家的人,由于因此而受信约的束缚必须承认某一个人的行为与裁断……因此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的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霍布斯和卢梭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