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传播的缩影

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媒中介传播者原创者
英文字母
(公元7世纪)
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一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
造纸术
(1494年)
法国(1189年)—西班牙(1150年)一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叶)古代中国(公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
印刷术
(1477年)
法国一意大利一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7世纪)

——摘编自徐善伟《全球史视域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材料二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播西方文明而来,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17世纪以后,在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中国热"对于欧洲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材料三   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流传播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运用所学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浙江宁波·模拟预测
知识点:古代文明的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

材料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情况见下表。

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播中介传播者原创者
英文字母(公元7世纪)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
造纸术(1494年)法国(1189年)←西班牙(1150年)←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叶)古代中国(公元前2世纪)
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
印刷(1477年)法国←意大利←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前7世纪)

——徐善伟《全球史视域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翻译运动发轫于倭马亚王朝(公元661—公元750年)时期,勃兴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公元1258年),结束于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之下,前后历时5个世纪之久。由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个人事业的零星翻译,到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发展为国家的主要事业,由国家投入巨资,建立机构,组织人力进行翻译。规模空前,前所未有。如史书所载:“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奖励者。”阿拉伯各民族以翻译这一捷径继承了东西方古代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及希腊罗马、恒河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遗产,翻译的学科范围涉及到当时东西方文明古国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并开拓了新的领域。

——摘编自杨文炯、张嵘《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领域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天文地理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思想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启发西欧的思想文化。

——据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