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后生,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新唐书》卷44《选举》上


请回答:
(1)通过材料可知唐代的选官途径主要有哪些?
(2)谈谈你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
2022高一上·河南新乡·竞赛
知识点:隋唐科举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廉“重行谊,择德行”,为孝子廉吏的简称,对文墨技艺不太重视。西汉“孝廉”分为:“孝以选民,廉以察吏”,以后趋于统一。东汉逐渐成为常年设立的科目。贤良属于特科,由皇帝不定时下诏举荐,多举“习先圣之术”“明当世之务”“通于人事之始终”“敦厚有行,义能直言极谏”之士。西汉“茂才”属特科,光武中兴后成为常设科目,寻求“可为将相及使绝国”之奇才、“异能”者。异科专门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如勇猛知兵法者、有“道术”者、明经典法令法规者、擅长民政理财治水者。

——摘编自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

材料二   《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贡荐)者曰生徒,由州县(贡荐)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生徒”和“乡贡”两类考试,经常举行,谓之“常科”;“制举”考试,谓之“特科”。最初“生徒”“乡贡”并行,后来“乡贡”亦多由学校取解(选送),渐合“生徒”“乡贡”为一、自由竞试,无须觅举(贡荐),“荐举考试”过渡到“自由考试”。“常科”的主管机关属于尚书省的礼部。其最常选的科类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其中又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盛。

——摘编自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科举制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