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尉卒律》(内容多为秦统一前后的律令)的规定来看,秦在里吏任用上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地方的社会领袖)分离、行政权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商君书》有《去强》《说民》《弱民》三篇,文句相关,主旨相近,都是讲治国为君要干预和削弱民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自治秩序,使之无力抗拒国家统治,从而为国所用。就制度设计而言,秦的立法者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希望在官僚行政系统之下塑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上级,因而绝对服从,为上级监管邑里,控制民众。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

材料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族及其领袖—乡绅是发展地方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明清以降,宗族组织不仅遍布中国乡村,而且迅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国家政权仅到县一级,县以下则主要依靠乡绅领导的宗族组织的自治。国家在县以下虽然也设立保长、里长之类,但人数极少,且只负责赋税以及兵役、劳役等重大的国家事务。其他诸如和谐稳定、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等,则完全依赖宗族等社会组织。

——摘编自韩海浪《宗族与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宗族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2-23高二下·陕西西安·期末
知识点: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古代的基层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尉卒律》(内容多为秦统一前后的律令)的规定来看,秦在里吏任用上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地方的社会领袖)分离、行政权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商君书》有《去强》《说民》《弱民》三篇,文句相关,主旨相近,都是讲治国为君要干预和削弱民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自治秩序,使之无力抗拒国家统治,从而为国所用。就制度设计而言,秦的立法者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希望在官僚行政系统之下塑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上级,因而绝对服从,为上级监管邑里,控制民众。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为了更好地处理乡里纠纷,地方的士绅们会共同研商,制定处理民事纠纷的乡规乡约,送呈给县衙并取得地方官的承认,以此让乡民共同遵守。同时,由于地方官希望政简刑清,不愿花费太多的功夫在处理诉讼案件上,也会常常将诉讼的双方送回乡里,让他们找人仲裁。


——摘编自崔晶《基层社会治理的构建——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法与习惯法互动的视角》


(1)根据材料,概述明清时期与秦相比在基层治理方面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基层治理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
秦汉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尉卒律》(内容多为秦统一前后的律令)的规定来看,秦在里吏任用上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地方的社会领袖)分离、行政权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商君书》有《去强》《说民》《弱民》三篇,文句相关,主旨相近,都是讲治国为君要干预和削弱民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自治秩序,使之无力抗拒国家统治,从而为国所用。就制度设计而言,秦的立法者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希望在官僚行政系统之下塑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上级,因而绝对服从,为上级监管邑里,控制民众。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

材料二   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