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适应专制体制的统治需要,用科举制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并以主要考时务策的形式选拔官员。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完备的阶段,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五十多种。唐朝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志士的推荐,从而出现了投向不同的投卷、公卷和行卷。武则天长安二年,还产生了武举,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负重等。宋朝时期是古代科举制改革时期,不仅放宽了科举录取的范围,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还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制度,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明朝时期,科举制经历了由鼎盛到衰落的历程。至清朝,科举制弊端日益显现,舞弊愈演愈烈,最终消亡。

——摘编自《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材料二   19281028日,依循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构架设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五院制的法案,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握考选、铨叙事宜”。19301月,考试院所属机构全部成立。1931年五中全会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法》,强调“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考试院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中山政治学说"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并有"独见而创获"的特色,是中西合壁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理想中的政府机关应循法治原则、公仆原则、治国原则的精神。考试院是文官考试的组织机构,它的设立,是考试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陈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制的特征。
22-23高二下·甘肃临夏·期末
知识点: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据材料二,比较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官员选拔与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较大,英国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为主,目的是提拔知识渊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美国没有长期的官僚政治传统的影响,因此其文官制度虽然承袭了欧洲的传统,但是却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英国是议会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界并不明显,政府官员可以兼任议会议员,因此,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活动有较多的限制。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划分明确,因此,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行政权的范围。

——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据材料一,比较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官员选拔与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