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7
【屠呦呦】

材料   屠呦呦,女,1930.12,生于浙江宁波,520岁在私立幼儿园、私立小学、私立初中、私立高中完成基础教育;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毕业后,接受两年半中医培训,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即此后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1956年,对两种防治血吸虫病的中药进行了生药学研究获得成功;19591962年参加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1969年担任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科技组组长,率领团队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不断改进提取方法,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1972年和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青蒿素(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1973年,合成了双氢青蒿素,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摘编自《屠呦呦传》)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团队提取青蒿素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屠呦呦医药研究的贡献。
2023·四川内江·模拟预测
知识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屠呦呦,193012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疾新药的研究,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与青蒿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屠呦呦能够发明青蒿素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不会忘记|屠呦呦:“中国神草”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屠呦呦从文献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在北京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一心扑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对于家庭却是充满了愧疚。大女儿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托儿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则被直接送回了宁波老家。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概括屠呦呦的主要科学贡献和获得的主要荣誉。
(2)分析屠呦呦能够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