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7
著名民营企业家、“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的经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也被写进历史,收录进了《邓小平文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年广久出生于1937年,9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做生意,靠买卖水果撑家。因本着“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的原则,小生意做得红火。但1963年,水果摊却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年广久也被冠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入狱一年,1966年又因卖板栗而再次入狱。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年广久出狱后仍不甘心,又卖起了瓜子。他卖瓜子,足秤后,总要多抓一大把给顾客,因此被人喊作“傻子”。1979年年广久注册了“傻子瓜子”商标,雇佣的工人也越来越多。1983年,“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都戴到了年广久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他,邓小平却主张“放一放”“看一看”,又明确指出“傻子瓜子”的发展伤不了社会主义。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1990年,年广久因“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再次提到年广久:“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1992年3月,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三:因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多次提及并支持其大胆尝试,年广久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人物。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傻子瓜子”已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并升化为“傻子精神”。

——摘编自中国网《“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逝世》(2023—01—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广久入狱”事件所折射的经济体制,并评价此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年广久办企业的态度,并分析邓小平持有该态度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傻子精神”的内涵。
22-23高一下·福建龙岩·期末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

材料   年广久(1937—2023),一生三次进监狱,关于他的事件,被收录到《邓小平文选》当中。 他凭借着一个铁锅一把铲子,1976年就已经是百万元户。 在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的他曾引起激烈讨论——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他还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年广久主要经历

主要时间主要事件
1937 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寒农家,9岁起随父街头叫卖
1963 年因贩鱼被判“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1966 年因为卖板栗被判“牛鬼蛇神”,被关了20多天
1972 年转向经营瓜子
1979 年注册“傻子瓜子”商标
1980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傻子”,就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就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4 年邓小平第二次提到“傻子”,“还有些事情用不着急于解决,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1年因公司经济问题被判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 年。但1 年后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1992 年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傻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 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长期稳定”
2018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
2023 年1 月 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芜湖逝世,享年 86岁

——摘编自陶蓓蓓《叙事见人:统编教材中国现代史教学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年广久“投机倒把罪”做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多次提到“傻子瓜子”的原因,并对年广久“跌宕起伏的一生”进行简要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知青返乡给城市就业带来了空前压力,于是中共中央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大门”开了一条缝,胆子大的人就先干了起来。年广久,安徽省芜湖市人,因炒得一手好瓜子,于是乘着“东风”开办了“傻子瓜子”,凭借着价廉物美和热情大方的售卖方式收获了大批顾客。尝到了甜头的年广久,请了12个雇工从事瓜子炒制和售卖,雇工人数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而这却造成了长达几年的“大讨论”,围绕“个体户到底雇几个人算是剥削”“年广久是不是资本家”等一系列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上,有人提出年广久雇工人数超过国家规定,对国营、集体商业形成不利影响,应该限制其发展,应用国营和集体的形式逐步代替个体。

——摘编自孙一枚《1979:“傻子瓜子”引发雇工大讨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年广久创办“傻子瓜子”公司,闻名全国,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关于他的争议一直不断,他因雇佣超100人被举报,因有奖销售被叫停,因经济罪接受调查并入狱,被称为“新型资本家”。邓小平曾三次提及“傻子瓜子”。

1980年,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向邓小平里送了“傻子瓜子”的相关调查材料,邓小平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指出对姓“资”姓“社”的争论要“放一放”“看一看”。

1984年,邓小平在中顾委会议上提到“傻子瓜子”雇工问题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又一次提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问题:“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商贩”沉浮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傻子瓜子”问题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的年广九, 被称为中国私营业主的活标本。上世纪60年代,年广九被称为投机倒把的典型;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此时的年广九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
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年广九成为发家致富的楷模”的原因?
材料二   1984年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年广九:“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⑵依据材料二说明当时邓小平对待年广九的主要态度及其出发点。
材料三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1990年,风头正健的年广九却因所谓的“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分析“邓小平再次拯救年广九”的原因?
材料四 年广九重出江湖,依旧操练着他的老本行。1997年,年广九干脆成立了“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但是年广九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分出去单干、同样使用“傻子”品牌的两个儿子,为抢生意,他和儿子的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结果是3家都受损失。毕竟是一家人,作为“自己家”的财富,年广九比任何人都希望“傻子”的基业能够长远,而儿子们是他所能选择的唯一接班人。终于亲情占了上风,父子三人决定重新组建傻子瓜子集团。在集团中,权利和利益如何分配?这回已过60岁的年广九打定主意———让位,将集团的最高领导的位子让位给儿子。集团由他两个儿子组成董事会,大儿子年金宝任董事长,二儿子年强任总经理,他自己不参加董事会,只任集团总顾问。
⑷材料四企业发展中又遇到的了什么问题?“傻子瓜子”集团最终能化解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