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提出:“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既然“每个人都把自己奉献出来”。“转让是毫无保留的”,“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公共意志的主权的承担者,必须是全体的人民,是“他们集体地”称之的人民。卢梭认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被代表的。“它只能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间的东西。”法国作为卢梭学说的故乡自然首先受到这个理论的影响。从整个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卢梭的学说无可争议地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中国的道德精英分子,梁启超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候,清醒地看到了其独特于西方思想的形态和特有的价值。无怪乎美国学者列文森认为:梁氏在1898年至1911年流亡日本期间,在知识上离开了中国传统,但在感情上却放不开,仍依恋着中国文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那里接触到了以卢梭为代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学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启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说为无限制地尽量输入。”流亡期间,他与孙中山交往日益密切,对孙中山的武力革命逐渐持赞成态度。

——摘编自《梁启超戊戍变法前后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梭思想的历史影响。
22-23高一上·河南新乡·期末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民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早在西周已萌芽,周公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明确提出了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要“节用裕民”。秦代以后传统民本思想缓慢发展。唐代民本思想得到全面、系统的阐发。《贞观政要》中提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宋代理学家朱熹强调“恤民”,而恤民的关键在于足食,因此要反对土地兼并。

——摘编自郑慧《民本:传承与超越》

材料二   明清之际,黄宗羲(1610—1695年)深化和拓展了传统民本思想,展示了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他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自私”、“自利”是人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的权利。能保护民众“自私自利”权利的君主乃“明君”“圣主”,而“家天下”的本质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所以,“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潘起造《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等

材料三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卢梭(1712—1778年)提出了被视为其政治思想核心的人民主权学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封建专制统治社会不合乎自然法则。国家是由社会契约形成的,国家的主权必须体现“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他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议出,他们就是奴隶,等于零了”。卢梭的政治学说深刻影响到法国大革命的方向和进程。

——摘编自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有哪些发展?并简要评价之。
(3)对比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政治思想更具革命影响力的原因,并由此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商周时代的国家,我们常称为宗法制国家。它是家族的扩大,是血缘关系的政治化。或反过来说也一样,是政治关系的血缘化。这种家国统一的体制起源于家族之间的征服战争。获胜的家族便成为土地和土地上人民的主人。天子是获胜家族的宗主,所以是被征服土地的所有者或占有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希腊城邦初期,国王及其家族虽然有尊显的地位,但却没有成为城邦的唯一主人。部落内部平等和公有观念普遍延续下来,城邦属于全邦各部落人民,而不是某个家族。每个家族的代表即家长在城邦形成后都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公民身份,代表自己的家族参与城邦管理。

——摘编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就历史上进化的道理说,民权不是天生出来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就出来的。故推到进化的历史上,并没有卢梭所说的那种民权事实”;“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受到卢梭“共通意志”的影响,中山先生主张全民政治观念,即直接民权观念,因为卢梭所谓“共通意志”,必须由国民亲自参加,不能假手他人。

——摘编自胡伟希《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周时代和古希腊城邦初期人民的政治角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古代至近代民权思想的演变规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