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0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茶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20年代,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英国垄断茶叶贸易的特权后,茶叶贸易逐渐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心产业,推动了茶文化在英国的广泛传播。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统治者对茶文化极为推崇。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酷爱饮茶,她在位时期下午茶开始流行,女王认为下午茶有利于缓解压力和体味人生,因而在她的推崇下,下午茶得到了普及。英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贵族文化注重生活方式的高雅,对高雅文化有强烈的需求。茶文化中男女各自扮演的性别角色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塑造绅士风度、营造家庭文化,从而形成两性融洽相处的性别文化。

——摘编自荆玲玲《咖啡与茶——英国的饮食文化与民族认同》

材料二   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人饮荼喝茶不仅是单纯满足生理上解渴的需要,而是与自然的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对自身德行的修炼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大都偏爱饮茶,雅兴来时,常邀三五好友,于松风竹林间煮茗论道。

英国的茶道精神融入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它注重现世的享受。饮茶不仅是英国人休息身心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手段。重视饮茶时的仪式感,从下午4点钟开始,主人和客人着盛装坐在茶桌旁,男性要着燕尾服,女性则着洋装,先享用由三层瓷盘盛装的美味点心,接着由女主人亲自为客人倒茶。对于英国贵族来说,下午茶不仅是简单的喝茶聊天,更是他们显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展示个人修养的机会,所以会格外讲究下午茶的品饮环境。

——摘编自罗倩《中英茶文化内涵比较——基于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茶文化流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茶文化不同的原因。
22-23高二下·河南郑州·期末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中期,茶这种东方舶来品在凯瑟琳公主的大力宣传下,轰动整个英国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把茶看作自身身份、资产、权力和影响力的代名词。英国人将茶叶与其他本土产品如牛奶或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传统英国人饮食习惯的茶艺风格,随着茶叶价格逐渐降低,其逐渐融入中下层群众日常生活。茶由早期作为贵族身份和财富的符号,发展成为千家万户追求休闲生活的方式,缓解了流水线式紧绷的生活节奏。在英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规则与传统,在高雅品质体现的同时,更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这些表现进一步体现出英国的民族精神,即保守、认真以及追求体面。英国人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具有绅士风度,而从绅士风度出现的时间现于茶文化形成之后,并深受茶文化的影响。从皇室女王对饮茶活动的推广,到下午茶的发明,一直到19世纪在茶会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撼动,茶文化体现出女性的绝对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惠评、韩丽枫《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其本土化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文化演变趋势和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综合材料并结合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茶和天下”的认识。
我国是茶叶与茶文化的起源国,茶叶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促使我国茶文化对于世界茶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国茶叶的外传路线基本可分为陆路和海路两大部分。陆路有四条:一条由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经天山南北通向地中海及西欧,另一条以蒙古高原为中界通向俄国,第三条则是由东北入朝鲜,第四条是直接由边疆地带产茶地直接传入南亚诸国。海路主要有三条:一条由浙江直通日本,另一条是从福建、广州通向南亚诸国,然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非,第三条则是从广州、上海直接越过太平洋通往美洲各地。

——管家骝《中国茶叶外传及“茶之路”》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种植并饮用茶最早的国家,经历长久的发展,茶叶种植、茶艺文化、饮茶工具和茶文化著作都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至17世纪茶文化达到鼎盛。全民尚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根基,体现着传统的哲学思想,茶文学成为了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历经唐宋繁荣的茶诗、茶词之后,明朝的“以茶制边”制度使茶文学进入了瓶颈期,茶文化也渐趋停滞。17世纪中期,茶文化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人们不断争论着茶的内涵,忽略了其本质。加之当时局势常年动荡不安,使得茶文学走向了没落,茶文化也开始固化。中国的茶文化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其内涵影响人们的思想,甚至映射着当时的政权。虽然中国的茶文化更多的体现着的是佛家与道家的思想,但作为影响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一种思想,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在充斥着消极心理的社会里,一丝清淡典雅、恬静优柔的茶香可以缓解人们内心的困顿。在中国,茶和文学从来都不是于某个阶层专有。在淡然固守的茶文化影响下,在世界都在发生变革和变化的同时,中国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落后于世界之林。中国的茶文化与文学都是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历史积淀。

——张宁《17-19世纪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分析》

材料三 英国将茶叶作为商品带回国内,以药用价值为卖点,受到当时诸多医生的肯定。17世纪的英国售价极高,英国贵族最早接触茶,并长时间专有,普通工农对茶并不了解,贵族们兴起了早午晚茶,不同时间的茶饮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茶文化更像是英国贵族绅士淑女的代名词。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为茶文化的普及提供了保证,中国茶叶、印度茶叶的大量输入,饮茶之风逐渐流行,工人阶层开始品尝到茶叶这种仅在上层阶级饮用的饮品。茶叶逐渐与英国的文化、民俗融合,逐渐形成了茶文化流行趋势。英国人也乐于将茶融入文学之中,对茶的描写更注重回归生活。诸多文学作品都描绘出绅士与茶结合的画面,反映了当时英国的茶饮对文学走向的影响。到19世纪,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茶叶走近普通人的生活,英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繁荣。英国人对茶的解读更注重生活品质,而且也没有儒家思想那样深刻的内涵,茶更多影响的是生活、礼仪,进而影响内心。后来印度茶叶的加入则使得英国茶文化更加的包容,在中国茶文化淡然处之、超然世外的精神世界发展的同时,英国却从茶饮文化中衍生出对于茶叶的渴求,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英国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展开了对世界的征服。

——张宁《17-19世纪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分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绘制出中国茶文化外传的海路或陆路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对比17-19世纪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季羡林先生说“茶叶流传的背后也隐藏着一部文化交流史。”请以“茶与文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除了丰富的物态文化之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人们常以茶表达敬意、展示礼仪和明确志向等,中国茶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文化。……是一种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喝之可以解渴,品之可以怡情,入药可以治病,用于生产化妆品可以美容养颜。同时民间有以茶祭祖或以茶敬神等习俗,因此茶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茶文化又是一种怡情文化,可以茶自娱、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等。

——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材料二   英国安妮女王是一位茶叶推崇者,她常举办茶会,屋内饰以屏风,桌上摆有.中国瓷器,以便能冲出芳香的中国红茶。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英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达,农业繁荣,市场扩大,贸易昌盛。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的茶叶消费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随着饮茶生活的日益家庭化和社交化,女性在饮食消费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茶文化为英国女性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必要场.所-家庭茶室和社会茶园。18世纪后,英国国内对茶叶的巨大消费刺激了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英国的货币财富,丰厚的茶税收入一度是英国国库的主要来源。

——摘编自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