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1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传播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2-23高二下·重庆·期末
知识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中提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

——整理自《老子》《荀子》

材料二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并对中国传统诗词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整理自豹云天《探索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历史脉络和特征》等

材料三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老子和荀子的主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予以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佛教的角度,说明隋唐时期“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简析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并简析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16—18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的意大利姓名是玛泰奥·利奇,为了带上中国姓名的韵味,他自称姓“利”名“玛窦”。在服饰方面,利玛窦改服儒士长衫,以优游于士大夫群中。洞悉中国内情的利玛窦深知,要使被中国人视作“旁门左道”的天主教真正植根于中国土地,最要紧的是和学术阶层相联络,有必要以学术为媒,借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优游于士大夫群中”的方式与目的,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例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