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5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中,除一部分国家走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独立国家也曾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宣布自己是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示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分道扬镳,从而形成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在不同程度上从事过这种实践的国家约有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总体上看,“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虽然在独立初期曾表现出有利于清除殖民统治的痕迹、巩固民族国家政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长期发展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低效益的经济机制使这些国家发展缓慢。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并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的挑战。
22-23高一下·江西南昌·期末
知识点: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冲击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直至其崩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二       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亚非拉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地附属国的地位,加入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东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和重心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转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联系,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但没有断裂,反而表现得更加紧密而具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的结果和影响。

材料三       发展中国家通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堤、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发展中国家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殖民在给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动力的同时,严重冲击了被殖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政治上,殖民地国家全部或部分失去了主权,忍受着外来的统治;在经济上,殖民地在失去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资源的同时,还被强迫实行单一经济制度,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稿》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最终结果各不相同……而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只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余伟民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带来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浪潮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列举埃及、墨西哥“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的代表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的最主要的斗争方式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拉是一个由于共同原因而遭受同样苦难经历和由于共同目的而面临同样历史任务的统一体。一战后,饱受战争创伤和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的殖民帝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其殖民政策,帝国主义的殖民给亚非拉带去苦难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先进技术也随之日益改变着亚非拉殖民国家的模样,社会阶级结构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新变化。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想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

——摘编自澎树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几乎遍及亚非拉所有的殖民国家,先后经历了战后至50年代初的亚洲北非解放运动时期、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非洲和拉美解放时期,以及70年代后的纵向发展阶段,最终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亚非拉新兴民族主义国家逐渐发展成国际关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