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了国际舆论的重视和赞扬,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支持和赞同。19554月,亚非会议上通过的“万隆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时更多强调的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10月,波匈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随后发表的声明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约占81%。

二战以来美国发动的战争和对外干涉一览表(部分)   

1947干涉希腊内战1988出兵洪都拉斯
1950发动朝鲜战争1990发动海湾战争
1961发动越南战争1999发动科索沃战争
1965支持印度尼西亚军政府对共产党人的大屠杀2001发动阿富汗战争
1976支持阿根廷政变2003发动伊拉克战争

——摘编自中国人权研究会《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全球治理的认识。
22-23高一下·河北邯郸·期末
知识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有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7116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1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向全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并明确给出了中国的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

——摘编自黄葱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和中国方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由美国职业外交官、前美驻苏大使乔治·凯南1946年提出。主张加强美国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二战以来,美国国家战略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即遏制战略阶段、超越遏制战略阶段以及参与和扩展战略阶段。而其“遏制战略”从二战结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战略又以20世纪70年代分为两个小阶段。如果说前一阶段是“遏制”一种制度,后一阶段则是遏制一个具体的国家。

——摘编自《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当今世界,不管是任何国家,无论是霸权大国传统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无一例外处于国际体系和安全体系中,各自在这两种体系中的处境和感觉不一样,但霸权大国和传统大国对于新兴大国的则有本能性敏感,遏制围堵新兴大国是他们共同的立场。当然,他们也要从新兴大国崛起中获利,因此如何遏制围堵则产生了分歧。

——摘编自全应中《两个体系的世界与中共外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遏制”战略侧重点的不同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顺应时势所作出是外交调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二战胜利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在战争后期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书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内政等,均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准。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发动了冷战。随后,美苏争霸加剧了冷战,并将其延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其间,美国在亚洲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结束后,美国又接连发动或介入、推动了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妄图建立美国治下的单极世界秩序。但是,正如基辛格在他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说,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所有非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承认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霸权秩序。

——摘编自钱文荣《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材料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原因。指出二战胜利留下的遗产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