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有着悠久的世俗文化教育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世纪的意大利,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新型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1158年),传授侧重实践应用的学科知识如法律、医学等,它们后来被统称为“人文学科”。同时,罗马教延也逐渐重视古典文化,14世纪建立的梵蒂冈图书馆,到15世纪末收藏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稿本达到3650册;并且,教廷也对新艺术表示出极大热情,资助艺术家创作一些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借以宣扬基督教信仰。总之,14世纪初,意大利的知识分子首先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来说……他们大多数人继续把基督教信仰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并没有感到自己对古典的热情需要与它协调。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文艺复兴运动。
22-23高一下·河北邯郸·期末
知识点:文艺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个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理性王国”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其局限性。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一些哈里发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从而促进了翻译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执政期间,耗资20万第纳尔,将“智慧宫”扩建成一所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智慧宫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翻译家、抄写人员等,他们分别从事翻译、注释、校勘以及著述等多项工作。在麦蒙的鼓励和鞭策下,轰轰烈烈的翻译运动达到鼎盛。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古代文化遗产。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西欧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伊斯兰教徒对希腊古典文化、古代犹太文化和古代其他文化的解释以及自己文化建构的成果,在10世纪前后通过两大渠道传入了西欧,给西欧的中世纪带来了关注科学、人自身以及世界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阐释宗教教义的理性意识。所以14世纪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有着阿拉伯人的贡献。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假如没有阿拉伯人创造的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所得出来的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哲学思想,也就没有对基督教进行重新解释的庞大的体系的形成。正是在此基础上,欧洲在13世纪诞生了中世纪最高的精神成果——经院哲学体系。

——摘编自刘建军《阿拉伯文化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翻译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西传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力推崇和对现世幸福的赞美,与基督教所渲染的罪孽观念和禁欲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然而文艺复兴追求美感、享受生活的态度却得到了罗马教廷的积极响应。自15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廷就成为这场具有高雅格调的文化运动的重要赞助者,尼古拉五世、庇护二世、尤利乌斯二世、利奥十世等教皇都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皇的资助。

材料二       宗教改革最初表现为一场回归传统的运动,只不过马丁·路德等人所要回归的是纯真信仰的基督教的传统。宗教改革家重振基督教信仰的主张则极大地威胁了罗马教会的现实统治,他们被教皇和罗马教廷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与一般民众的宗教愤慨和经济抱怨相呼应,德意志诸侯们也在政治上对罗马教廷积怨颇深,他们准备利用一切机会来削弱罗马教会的势力,以便在自己管辖的领土上获得更多的权力。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者的主张与教会理念之间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马教会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会态度形成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