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儒学境遇

第一阶段

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革命

对儒学进行全面反思和评估的代表人物当数康有为。他以大胆的怀疑和辨伪精神,开辟了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开始了儒学自我改造的系统工程,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儒学由信古向疑古的转变。康有为开启了近代儒学重构或重释的先河

第二阶段

1911年至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

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在这个历史时期历经了空前绝后的冲击和碰撞,是一个文化启蒙也是儒学经受灭顶之灾的年代

第三阶段

1928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35年1月陶希圣、王新命、何炳松等10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3月张岱年发表《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他们都强调中国文化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色,认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建设和创新中国的本位文化

——据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儒家政治秩序理论的现代视角研究与考量》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2-23高二下·河北廊坊·阶段练习
知识点: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
1900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
1904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
1915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192310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512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8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40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194710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
194910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从选择以下论题中一个或自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只列论题不阐述不得分。)
论题一: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
论题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题三: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论题四:甲午战争和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史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字迹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