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2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22-23高一下·河南信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咖啡通过也门穆哈港口的船只和商队,经红海和陆地到达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再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西欧。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英国的咖啡进口量从16851688年的每年21.3万磅,上升到1699170155.2万磅,到了17131715年,又升至135万磅。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至1800年,委内瑞拉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区,当时种植园主要生产糖料作物,作为补充的咖啡极大增加了种植园的收益。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   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这时期民众对奢侈品的仿效追逐导致商品需求和市场日益扩大,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催生出新的制度和商业文化。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咖啡、糖、巧克力、烟草、茶这些“成瘾性食品”以及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奢侈品得以“物化”。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传统的崇俭黜奢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消费观不断涌现。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展现出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城市风气逐步由淳朴转为奢靡,商贾地主奢侈腐化,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材料二   17、18世纪,社会各阶层奢侈消费经济逐渐兴起,随着贸易大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大量金钱被投入到时尚奢侈品消费当中。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这样描绘当时的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每个人都出手阔气。”与16世纪不同的是,17、18世纪英国消费竞争的主体主要是个人,消费竞争是为了展示个人的地位和荣誉。

——摘编自吴冠中《现代消费社会的起源:17、18世纪英国消费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普遍存在社会奢侈消费风尚的原因,并简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和17、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并简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战争和海外殖民的需要,使得英国的陆海军急剧扩张,军队、海员以及海外殖民定居者、海外殖民地奴隶等服装的订货需求大增。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服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量体裁衣的行会男成衣匠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一种新的供应体系出现,承包商接受订单,购买布料,依靠手工工场生产。手工工场雇用大量涌入城市的女工,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成衣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服饰业在18世纪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服饰如长袍、夹克、马甲、外套、成套服装都实现了成衣制作。在18世纪的精英眼里,没有一个劳动群体比佣人在服饰上更奢侈。当时的小册子、戏剧、讽刺画经常将仆人的服饰作为攻击对象。总体上来看,到18世纪,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质地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下层大众的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随着质地的改善,服饰颜色也变得更加艳丽多彩,同时服饰款式和样式也发生变化,服饰变得更加时尚,服饰上的饰品越来越多和繁杂。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英国成衣业崛起呈现出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反映出的社会变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