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潮涌动——专业户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1982年普遍增多,1983年迅猛发展。据当时的农牧渔业统计,全国农村专业户到1983年底已达农户总数的13.6%。到1984年初,已占农村总农户的1347%。1984年后专业户由城镇和厂矿周围向广大农村发展;由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向一般地区发展;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各业发展;由生产领域向供销、加工、运输、服务、文化,以及卫生、艺术等领域发展。据安徽省统计,专业户批发商项目达83种之多。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指出,专业户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珍惜和爱护。128日,《人民日报》在报道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时写道:会议认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必须认真执行发展各种专业户的大政策。

——贺耀敏等《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春潮涌动”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对专业户现象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山东济宁·三模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迁移的现象十分常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人口迁移概况统计表

时间概况
19531957东部地区人口向东北、西北边疆地区迁移。从各省人口净迁移来看,19531957年,作为当时全国重要人口迁入地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净迁入人口规模均超过1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仅19541957年就净迁入112.8万人。
19581960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总数几乎每年都在1000万人以上,1958年甚至达到3200万人;人口总迁移率超过9.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强度的最高峰。
196119651961年,国家要求1957年以前来自农村的职工,凡是能够回乡的动员回乡。短短数年,中国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人口迁移就完成了一个由农村迁向城市又转变为由城市返迁农村的“U”形迁移周期。1962年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累计达129万人。
1966198319661978年,受户籍制度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人口迁移处于低潮期。
1978198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当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阶段人口迁移仍主要延续改革开放前的趋势,年迁移量大致保持在1400万~2300万人。
1984200019841993年,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迁移流动逐步发展到向各级城市甚至东部大城市迁移流动,其迁移流动规模及强度也呈渐趋扩大、增强态势。这一时期,省际自发迁移人数也大致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1995年总迁移人口大致为1300多万人,省际迁移人口为350多万,2000年二者分别增加到3200多万人和1000多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89倍和2.41倍。

——整理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2)阅读材料,以“人口与时代”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对“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致以新年问候,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农民工”就是这“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特殊的一个群体。

材料一:1983年以前,国家“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1984年开始允许农民流动,中央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进城开店……提供各种劳务”。从1992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引导、放开并支持农民流动,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通知》《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7个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盛昕《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工政策的演进及发展》

材料二: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7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各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摘自《人民日报》社评( 2017年09月15日 05 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民工”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现象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