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5
中共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摘自1942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1947年夏,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摘自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三次变化


         
图 1 土地改革(1952) 图2 农业合作化(1957) 图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

材料四新时期以来,中共中央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1982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20033月《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201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分析三次土地政策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的新内涵,并概括新时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22-23高一下·广东惠州·期中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间土地政策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内容有:规定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禁止高利货债务剥削,废除农民欠地主的旧债务,取消一切佃租契约等等。
19421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19471《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
19531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以上四则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内容节选。任选两个时期的上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与时俱进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材料

时间土地政策
1931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内容有:规定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禁止高利贷债务剥削,废除农民欠地主的旧债务,取消一切佃租契约等等。
1942
1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1947
1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
1953
1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1992
10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中央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试验,几年功夫在全国推开。废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

上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内容节选。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与时俱进的。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部分)的土地政策简表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土地路线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两个时期土地政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