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金银比价迅速升高,白银价格下跌了一半以上,这使得实行银本位制的中国白银大量流入,黄金大量流出。这种现象使国内物价上涨,汇率下跌,工业产出增加。1931-1932年,中国的GDP增加了5%,同期美国GDP下降了15%。当美国大量收购白银挽救国内经济,白银开始从世界各地流向美国,中国的白银也都流向美国。白银大量流出对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来说是一次大震荡,中国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此外,自晚清以来,我国的货币制度混乱不堪,不但银两、银元并用,而且重量、成色、比价也无一定标准。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币制改革重新议提。1932年,宋子文提出币制改革,主张先废两改元,统一币制,实行纸币政策。

——摘编自杨雯《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

材料二   下图是上海1922-1936年物价波动情况示意图。


   

——据王信、魏磊等《1934年中国放弃银本位的背景、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施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2-23高二下·安徽·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年起,西方主要工业国纷纷放弃金本位货币体制,实行货币贬值,世界银价开始一路上升。19331934年,美国实行包括“银购入法”等一系列购银政策后,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7月至10月,从中国流出的白银就达2亿元以上,而19321936年共计流出金银价值达10亿海关两。中国以白银为本位货币,但白银货币的储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世界银价上涨后,我国随之发生白银危机和金融动荡,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国民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于1935113日最终放弃银本位币制,实行法币政策,使中国从此脱离了银本位制,割断了中国货币与世界白银的必然联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但国民政府在实行纸币流通体制后,其货币发行不受任何硬通货储备限制,再加上受传统的中国财政靠发行纸币维持支出积习的影响,以及无健全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币制改革后的中国经济面临随时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隐患。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币制改革——解析南京国民政府银本位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钱币演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