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而此时的欧洲国家,英法面对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实行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二   大国崛起之路必然要经历挫折,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也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美国强国之路中,最大的挫折要算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和努力受挫。主要原因是其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了当时美国的实力和领导能力。二战后,美国虽然凭借其压倒性政治威望和经济军事实力建立起称霸世界的制度网络,但是其领导地位也不断遭到质疑和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侵蚀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战后领导地位遭到挑战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材料,简析导致世界秩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22-23高一下·江苏盐城·期中
知识点: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三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英国】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上一个百年,人类经历沧桑巨变,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格局。如今,站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我们看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8世纪归功于它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

——摘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147月,在英国对德国宣战的那个夜晚,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格雷遥望着伦敦街头闪烁的灯光,十分沮丧地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这个英国领导人在大战开始时就表现出对未来的某种担心。……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摘自人教版《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大国崛起之路必然要经历挫折,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也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美国强国之路中,最大的挫折要算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和努力受挫。主要原因是其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了当时美国的实力和领导能力……二战后,美国虽然凭借其压倒性政治威望和经济军事实力建立起称霸世界的制度网络,但是其领导地位也不断遭到质疑和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侵蚀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合法性基础。……美国从大到强,由强到衰,既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又是自身战略选择的结果。

——摘自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得以确立的两个起始法案。说明作者认为“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的主要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来说明格雷的话“并不是杞人忧天”。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这场战争后的美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实现“领导世界”意愿而采取“战略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起主导作用,概括其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后果。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 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2)20 世纪 30—40 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以下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任意选择一则,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I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1945.2

材料五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及德国分裂示意图

      

材料六   冷战结束后,长期受两极格局抑制并被摒弃于世界政治中心之外的各种力量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在全球政治中的活跃程度日渐增强,这些力量逐渐形成国际政治中新的权力中心。由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的维度和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互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这些力量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抗衡大国的权力和影响。因此,美国学者理查德哈斯认为:“冷战时期的两极割据不单单让位于多极化,而是过渡到一种复杂的状态中。在这状态中,国家和非国家行为在许多情况和条件下互相作用。”

——摘编自孙建杭《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