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巴黎的基础设施残破不堪,每天都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水体污染导致的霍乱夺去了数万条生命。1853年,刚刚恢复帝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道路建设是核心使命,第一条   铺设的林荫大道跨越了塞纳河并连接起几座广场与火车站,目的是疏导往返于火车站的交通流。林荫大道两旁的新式公寓住宅享有更通畅的空气。整个60年代,巴黎开发了长达26千米的林荫大道,其中最宏伟的就是为皇帝塑造的凯旋门景观——12条辐射状的街道交汇于此。巴黎还建设了饮用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和逾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采用钢铁框架设计的新歌剧院代表了第二帝国文化上的巅峰,餐厅和咖啡馆在巴黎随处可见,大型百货公司提供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购物机会。这项改造计划不但使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英)鲁伯特·克里斯琴《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

材料二   北京这座古城经过多年战乱已经满目疮痍。19536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经多次讨论,在综合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并上报中央。《草案》规定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建设总方针,同时指出:“在城市性质上,北京应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中心。”为进一步加强首都规划,1958年又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其中包括扩大城市绿化用地面积;解决北京水源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建电站,发展集中供热;对城市交通加以系统改造等。

——摘编自鹿璐《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提出的背景。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模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经济生活变迁

材料一   1720180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颔占世界总额比例折线图


——依据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各国对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工业革命前古典金本位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当代
亚欧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后扩展到美洲主要局限在先进工业国家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世界各国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货币流量较低资本中等水平流量空前的资本总流量
日交易和周交易24小时交易开始同步的24小时交易
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银行间网络出现,政府之间协议构建金本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广泛的国际监督和管制

——依据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整理


(2)依据材料二归纳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简析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近现代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

民国初期,北京实施了第一次有近代意义的街区规划。随着皇城墙被拆除,封闭的皇城改造成人人可以自由通行的开放空间,皇家坛庙园林也陆续开放为公园。环城铁路建立,北京的城墙打开十余个谿口,建造了15个洋式火车站

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通过重塑城市风貌,把北京建成了大工业基地,还修建了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开辟圆明园等20多处公园。由于采取“先生产、后生活”方针,导致工业用房和生活用房比例失调,住房供应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古建筑被大量拆毁

2017年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北京市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转向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设立雄安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构建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摘编自王崇烈《北京城市更新实践历程回顾》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评析北京城市建设的变化。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需要下水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对外征服到哪里罗马道路就修到哪里,下水道是罗马道路的标配,沿着道路铺设在两侧,战时可以作为作战掩体,平时有排除道路污水和垃圾的功能。罗马有着著名的洗浴文化和竞技文化,浴场用过的废水,冲刷竞技场的污水和清理一切公共设施的污水要通过下水道排净。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下水道的修建及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1929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明确提出避免使城市发展呈“狭长之形”,避免“一部过于繁荣,一部过于零乱”的非均衡发展。道路系统运用了林荫大道、环城大道、环型放射等具有西方巴洛克规划风格的规划概念与内容。在城市建筑形象上即使“因需用上之必要,不妨采用外国形式”的建筑,规划者亦要求“唯其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该方案将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园林区、住宅区、工业区、学校区、交通用地等分区规划,将行政区规划作为首要内容进行考虑;还包括城内道路、市郊公路、铁路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站、河流渠道等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另外还包括城市供排水、电力配给等基础设施规划。

——摘编自孟建民《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材料三   19491957年中国城市主要公用事业能力

单位19491957
自来水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64.4449.4
自来水年底管道总长度公里643712564
下水道年底总长度公里61549920
年底铺装道路长度公里1013316540
年底公共汽车车辆总数13124370
有轨电车车辆总数8601224
有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340391
无轨电车车辆总数166493
无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93226
煤气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7.658.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下水道建设的作用。以下水道为代表的罗马建筑十分发达,结合所学,指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年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个都城都是规模较大的城市,人口数量庞大,远超地方城市,这是因为都城的建立是为了加强王权及聚合地方资源,历代王朝君王在定都之后,几乎无不使用国家力量,用强制的方式来聚集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使都城得以快速发展。如秦始皇定都咸阳之后,强制性“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明朝永乐年间,明廷迁都北京,曾先后两次以国家的力量强制性向北京移民。

——摘编自王立华、何一民《王权—国家力量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材料二

古典时期雅典的僭主、政治家等也都认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比如露天剧场、体育馆、庙宇等公共建筑。工匠们就用一些“宽敞、漂亮的公共集会地”装饰雅典城,他们的工作包括种植树木,给广场和柏拉图学园修建小路和提供水源以及提供排水和卫生设施。在古典时代雅典的城市规划中,民主的因素也可见于居民区之内的房屋布局中。

——摘编自林雪丽《从古希腊城市规划的演变看政治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土地占有者:“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那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那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这样见缝插针建成的房屋不仅结构混乱,而且采光和通风的不足还会带来恶劣的卫生条件。在利兹,一些工厂主在工厂附近的有限面积内塞入了小规模工人住宅区,包括臭名昭著的背靠背住房。这种住房只有一面墙上有窗户,采光和通风都极差;房屋围合成狭小的中庭和独头的死巷,只在一角设有公共清洗场所和厕所,几乎没有排水、排污及供水设施,因为工厂主认为“将管道引入尽头封死的道路,从经济上考虑是很不划算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规划法》开始酝酿出台。1978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1980年,国家建委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随之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机构。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增加与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到1986年年底,全国城市规划队伍发展到了1.5万人。1989年后,中央人民政府着手建立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配套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断出台。

——摘编自任致远《改革开放与城市规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应对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的有利条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