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6 组卷27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同学为研究“王安石变法”搜集的相关史料

人物

概况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史料来源

司马光

1019—1086年,尚书左仆射更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司马光

朱熹

11301200年,理学家离内外、判心迹,使道常无用于天下……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荆公才作参政第二日,便专措置理财,编制回易库,以笼天下之利

朱熹《朱文公文集》

何乔新

14271502年,刑部尚书安石之意,盖以欲行王政,当先致富强。而宋之中叶,帑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于是以其所学于古者,而施于政,凡可以富国强兵者无不为……

何乔新

《椒邱文集》

胡居仁

14341484年,思想家王介甫保甲法非不善,但小人为官,虑害百姓,训练频数,有违农时,骚然成扰,民不堪苦,若得人行之,因农隙田狩以讲武事,有何不可

胡居仁

《居业录》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上述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士人对王安石变法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
知识点: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材料一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相关内容如下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

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社稷无不泯绝。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是故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因反对变法,司马光被贬出中央。正是在退居洛阳的15年,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大部分内容编撰。编撰《资治通鉴》时,他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小说等各种史料3   20余种。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斟酌取舍的理由。

元丰七年(1084年)书成,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序以奖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治通鉴》对研究“三家分晋”的意义,并谈谈你对“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这一行为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