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入侵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破坏了传统“绅士体育”的基础,随之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场地器材、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运动竞赛训练方法日益规范完善。19世纪末,伴随着工业化血战直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工人阶级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促使运动职业化被立法允许,出现了近代最早的职业竞技运动员,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繁荣。

——摘编自【英】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中国,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签育运动是强身教国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在闽浙赣等根据地就有举办工农兵舞、劳动体操、工人运动会等推动红色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的任务是"摘帽子"("东亚病夫")和“破封锁”,国家需要体育促进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如1971年的“乒乓外交”、19811986年女排五连冠,让世界看到中国体育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初步构建了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申请中华武术列为亚运会和奥运会比赛项目。

——摘编自李树旺、金子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与英国的不同,并说明其影响。
2023·福建漳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来就不堪一击的中国小农经济陷入了深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农村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乡村复兴、乡村建设潮流,乡村建设组织600多个,试验区点1000多个。乡村建设是依照一种理想或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改善风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村建设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流派。一是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曾多次以丹麦的乡村复兴为中国复兴的榜样,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乡村建设的研究院,实行“政、教、富、卫”合一。主张乡村建设应避免使用武力,以恢复法制、礼俗,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任务;二是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1930年在河北定县建立试验区,采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主张以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农村社会。

——摘编自靳月《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13亿人口,农村有8亿,没有农村的小康,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2020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挖掘“三农”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的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酬劳的机制和办法。

——摘编自周发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城市和地区分布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求是网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