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的数量及进口地点   

年份进口量进口地
167126610盎司班达姆(印度)
16784717甘贾姆(印度)与班达姆
1679197班达姆
1680143苏拉特(印度)
168270印度
168512070马德拉斯(印度)与苏拉特
16874995苏拉特
168816666苏拉特
168925300厦门与马德拉斯
17241000广州
173914019广州

注:1100斤,1斤≈1.1

——摘编自谢瑞育《1834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

材料二   印度、锡兰以及日本的茶叶生产较中国来说起步晚,有的甚至从中国引种而成。但在19世纪末期迅速发展,形成后来居上的局面。这些国家由政府引导,并派专业人士到达茶区进行深度考察,并结合自己国家的土地状况进行栽培。他们采用集约式经营,以公司制为主,茶园集约,技术集约,管理体制集约,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随着印度、锡兰、日本的茶叶栽培不断的发展壮大,印度红茶迅速占领英国市场,相比中国茶叶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特点,茶贩们更愿意在印度茶叶中加入中国茶叶,这样既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味觉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促使英国人民接受这一新茶种。

——摘编自姜琳琳《中国近代茶叶贸易衰败对茶叶生产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茶叶贸易衰败的原因。
2023·海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和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宋(960-1127年)政府认识到茶叶贸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准许在北方进行对外贸易,推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茶叶对外陆地贸易逐渐扩展到俄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著名商队,陆地边贸量大为增加,范围更加广泛。到了1757年,清政府又将广州作为中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中国古代茶叶海上对外贸易量增加更为明显,茶叶出口市场涉及日本以及欧洲大陆各国和美洲,从此中国茶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贩运和销售的重要商品。

——据闻云锋《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因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对外贸易份额增加,在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继鸦片战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以及战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甚至一度导致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断。随着英、美茶叶传统市场的衰退,英国将茶叶输入由中国转向印度,尤其是在1886年之后开始大量减少从中国输入茶叶而转向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印度,并将中国茶叶市场的控制权交由俄国商人接管,俄国先后超过美、英在中国茶叶输出中的比重成为中国茶叶输出的主要市场。总体看来,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开始衰退,但世界茶叶贸易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近代以来的世界茶叶贸易竞争加剧,尤其是进入20世纪末以来,茶叶在世界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产茶国和消费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茶叶品质和加工技术大为提高,茶叶贸易的区域中心市场和特有的买卖方式逐步形成。

——据李玉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荼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荼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 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 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