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夏,八国联军攻占天津,随后在天津设立了临时政府委员会,史称“都统衙门”,都统衙门设立了一套近代化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天津进行近代化的整治和管理。其中设有卫生局,引入了卫生警察制度、城市集秽处理机制和防疫检疫制度等近代卫生行政制度。《辛丑条约》签订后,1902年8月,袁世凯代表清政府在天津从都统衙门手中收回了对天津的治权。在列强的要求下,袁世凯保留了卫生局,并制定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等规章制度。依据章程,卫生局的施政范围较广,但实际施行的主要是清洁街道和参与由海关主持的卫生检疫事务。在清末新政的变革大湖中,类于近代化的中央卫生机构在中国出现。

——摘编自陈小卡《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史》

材料二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卫生行政管理,于1927年4月在内政部下置卫生司,掌管卫生行政事宜,1928年11月改设卫生部。根据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卫生部组织法》,卫生部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会为设计审议机构。其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西北防疫处、蒙绥防疫处、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及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中央卫生行政体制渐形完备。同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省设卫生处,市县设卫生局,各大海港及国境要冲地设海陆检疫所,1931年4月,撤销卫生部,改设卫生署,隶属于内政部,内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1932年9月,全国经济委员会设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负青创设各项卫生事业的实验与研究;内政部与教育部还合设医学、助产、护士教育委员会;教育部设有卫生教育设计委员会,规划并推进医学教育工作。

——摘编自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于晚清卫生事业的发展,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卫生事业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医疗卫生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知识点: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颁行了许多卫生行政法令,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于1902年设立天津卫生总局,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此后,清廷于1905年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次年的官制改革,又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亦升格为卫生司。

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的卫生行政机构隶属于内务部,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1913年政府将内务部卫生司又降级为卫生科。1916年虽恢复了内务部卫生司建制,但学校、工业和军队卫生却分别由教育部、农业和商业部以及陆军和海军部管理。

1918年,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北洋政府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并为解决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制定了省区防疫机关暂行编制。次年,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到1934年共达48种,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同年,还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卫生处和卫生局,并在各大海港及边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全国已有26省设立了卫生处,各省辖卫生机关共214个。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的演变特征,并说明其演变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学者胡鸿基指出:公共卫生与国家之盛衰有莫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摘编自刘成《现代地方行政与司法体系的形成》(原载《英国研究》第3辑)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医学界知识分子对公共卫生进行多方阐述及广泛宣传,国人这方面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政府也逐渐对公共卫生问题给与相当重视,1928年4月,南京因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中第一个部级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下设总务司、医政司、保健司、防疫司、统计司,而且还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为设计审议机构,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备。1928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均设立卫生处,各市县均设立卫生局,在各大海港及陆路国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地方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系统建立渐趋完备。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公共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广州暴发鼠疫疫情,清政府进行了祈祷、禁、疏散、清洁和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1905年,清廷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专门负责公共卫生管理的中央行政机构“卫生科”,并开始学习西方建立防疫检疫制度。但此时的中国仍未形成系统化的公共卫生治理机制。

长江洪水泛滥引发1932年全国霍乱疫情的流行,国民政府设立扬子江水灾救济委员会,组织部署灾情救济与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卫生清洁防疫宣传;普遍注射预防霍乱疫苗;强化医疗隔离;国际救援广泛开展。疫情过后,国民政府对公共卫生治理机制进行了进一步制度化调整。1935年,“卫生部”改称“卫生署”,发布《县卫生行政方案》,明确要求在县、区和乡村都要设置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但效果并不理想。

1988年,上海市出现大规模甲肝疫情。甲肝大流行过后,上海市通过了《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2年,卫生部下发《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试行)》。200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后各地纷纷建立地方疾控中心。由此,各级疾控中心主导下的现代疾控体制基本形成,我国逐渐形成了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公共卫生治理机制。

——摘编自马金华等《近代以来疫病冲击下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演进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