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9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6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条广告(图5),“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钟表、仪器仪表、无线电元件、照相机、打火机、玩具等各种行业加工轴类零件时使用……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据当时厂长刘伦宝回忆: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销路和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当时就在厂党委会议室里,我们党委班子讨论会持续了好几个晚上。从酝酿、讨论到诞生这个广告,我们前后总共花去了近3个月时间,对我而言也做好了最坏打算。当年8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并配发了专门的"编者按":"宁江机床厂广告一登,情况大变,产品积压变产品畅销,产销脱节变双方满意。"但报纸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我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摘编自陈晖《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加以阐释。
2023·山东淄博·二模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告上了《人民日报》

材料一: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材料二: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引起一场风波。

同意者说:“机床既然容许买卖,为什么不能登广告?”

反对者说:“不管怎么讨论,上面没有发布生产材料已经成为商品,贸然把广告登出去,很可能会政治错误。”

“政治错误”!这四个字在当时很可怕。除了担心犯下政治错误外,大家还担心一旦登出广告得罪了物资部门,以后有求于对方时不好办。

“如果出事,大不了不当厂长了,我已经做好了蹲监狱的最坏打算”。

——刘伦宝回忆(1978—1991年任宁江机床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材料三:当年(1979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一篇《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报纸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对“产销直接见面”的一些看法》,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没有很好体现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据1979年《人民日报》等报刊整理

结合材料,以“改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10月,宁江机床厂成为四川省放权让利改革试点的6家企业之一。为扩大产品销路,宁江机床厂产生了打广告的想法。“上面没有宣布生产资料已经成为商品,贸然把广告登出去,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面对担心和质疑,厂长刘伦宝毅然决定:不仅要登广告,而且要登就登在《人民日报》上!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这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告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争论。《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人认为,“产销直接见面是不可能的”,宁江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尽管广告引起了争议,然而市场反响却十分良好。不到两个月时间,宁江厂就签订了1300台机床的供货合同,生产状态从“吃不饱”一下子就变为“吃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摘编自刘伦宝《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材料提供了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诞生前后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启示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