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儒家伦理和近代欧洲基督教伦理进行了对比   

中国儒家近代欧洲基督教
没有社会其同体的观念,只有恭顺关系的若干表现:君父夫兄友具有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观念
非亲缘关系成员之间互不信任,阻碍了普遍的商业和信贷行为的发展提倡信徒之间的兄弟关系,这有助于根据相互信任而建立契约关系
对追求财富的经济行为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对于非法获利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把财富视为禁欲和节制的产物,只能把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
结论:中国儒家文化不足以产生。甚至是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及相应的现代转型

——摘编自徐陶《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材料中的某个观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2-23高二下·河南·期中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在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儒学逐渐失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

材料一   儒学思想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制度。儒学思想及其社会主张具有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功能,它强调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经济上扶助农业抑制工商,文化教育上尊经崇儒、吸纳佛老。儒家伦理性政治观念的教化,对被统治者而言起到约束自我行为的治身作用,对统治者而言起到治世的作用。

——摘编自顾萍《儒学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丰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正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依附于封建制度的儒学逐渐解体,儒家伦理秩序和价值体系不断被质疑。被统治者禁锢的封建伦理道德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渐觉醒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与儒家道德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形成尖锐的矛盾。传统儒学在现实生活层面缺失近代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理性,对历史进步的推动不足,逐渐成为阻碍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障碍。

——摘编自郭瑞《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儒学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中国近代社会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大体形成四种看法:一是全盘否定,甚至斥之为“五贼”;二是部分否定,剖析其中的“五贼”;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四是逐条分析,否定其中的仁、义、礼,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可以推测,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摘自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西方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中世纪的宗教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宗教和道德需要,因而出现了一个道德真空。而新教伦理正好适应了历史的要求,填补了这一真空,从而解除了人们适应市场以追求谋利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和发展。他提供的证据如下:

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该教派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召机遇。加尔文教派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认本能的追求生活享受。他们还主张新教徒唯有在信仰领域不和异教徒相处,而在其他交往方面则持诚实公正的态度。

摘编自杨春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关系——韦伯命题的历史评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共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