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财产产权的发展,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的财政产权过程主要是考察产权的个体归属性。英国的土地横向的产权发展,在诺曼底王朝以前就已经清晰化了,即表现为民众可以拥有个人土地或财产的私有权。

在英国财产横向权利清晰过程中,财产纵向权利的独立过程也开始启动。纵向维度的产权过程则是探讨产权与政权、财产权与统治权的关系。受传统法律传统影响,《自由大宪章》确认除非得到国民的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至此,国民与国家之间的产权得到法律的保障。然而绝对的王权与绝对的财产权势必会产生冲突。1629年为了摆脱议会而征税,国王解散了议会。作为产权所有者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产权,于1664年颁布《三年法案》,由议会控制国家的财政。《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批准不得征税。经过近三个世纪的斗争,随着英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产权也逐渐独立于政权。

材料二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横向有制衡,纵向有分权,这一权力结构促成了产权主体在横向和纵向层面对王权的制约,至近代英国现代国家形成,使得产权更加明晰。中国从秦开始,商鞅变法明确了土地私有产权,但专制集权制度影响,纵向产权受王权干涉。至新中国成立,一系列土地改革的推行使得土地纵横向产权更加清晰。俄罗斯从蒙古人统治开始的集权、专制传统在其帝国时期登峰造极,对产权横向清晰和纵向独立产生了严重阻力。

在产权发展过程中,产权的横向清晰性(个人产权)、纵向独立性(产权与政权的关系)会影响国家治理形态,国家治理形态反之也会影响产权过程及其清晰性、独立性,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受产权影响,国家治理形态分为温和集权型治理形态,分权控制型治理形态,极权型治理形态等几种。(见下图)。


——均摘编自邓大才《产权过程与国家治理——中西方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产权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对产权与国家治理形态的关系予以说明。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困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享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摘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的历史影响。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口。……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采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完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体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党政改革》
(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1年,英国在同地中海的交流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历程。此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近代宪政准备了条件。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为追求利益确定了资本主义精神,王权自此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企业家和商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乡绅在经济转型中取得较大的经营空间,并利用议会提出主张,捍卫自身利益。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国王企图扩大权威,在征税等问题上与议会发生矛盾。由新贵族掌控的下院,强调人们的权利是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1640年开始的革命是议会与专制即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同王权矛盾激化的结果。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过程,加速王权的衰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终于走向宪政。

——摘编自徐煜《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689年,英国建立宪政体制。此时贵族集团享有国家的统治权,君权处于从属地位。议会选举权的享有须以一定量的土地财富为基础,这排除了工商业者和普通农民进入体制内的可能性。18世纪中后期起,中等阶级以自然法传统为依据,要求扩大议会民主,反对人为的不平等,在要求重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的同时,却否认劳动力财富的平等地位,反对彻底的政治民主化。19世纪30年代,改革在辉格党主导下完成,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政治体制依然是贵族的。1840年以后,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束,新兴产业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中等阶级认为,资本与劳动力必须密切合作,因为他们相互需要对方的技术和活力。中等阶级积极鼓吹教育社会下层,向其灌输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便塑造一个以自由理念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秩序。1866年,迪斯雷利在议会改革中指出“让一个阶级或势力凌驾于社会其他部分之上是违反王国宪法的。”次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英国宪政民主终于摆脱了特权的束缚,逐渐具备了普适性特征。主流社会宪政观念的冲突与演变奠定了维多利亚中期英民主政治的基础与阶级妥协局面。

——摘编自颜廷《从混合宪政走向民主政治---近代英国 宪政观念的流变与阶级妥协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转变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