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5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体现为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会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秦汉,农业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稼、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提“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材料二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

1950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战国至秦汉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22-23高二下·浙江宁波·期中
知识点: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