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股份公司经常能确保从本国政府获得种种特权。因此,在16世纪期间的英格兰,与俄国、远东、美洲及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都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被授予了皇家垄断专利权。相对于私人企业和合伙关系而言,股份公司有若干长处。股份公司使无数的个人积蓄可以通过可转让股份的方式征集起来以扶持海外的商业冒险。这意味着,欧洲人在世界偏远地区从事的各种商业活动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其规模将远远超过拥有从事长途贸易知识和技巧的人为冒险投入的资本规模。此外,公司合法的长久存在使其可能制订促进贸易的大规模长远计划。

——摘编自麦克尼尔《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二   由于建造一家大型工厂并在那里进行生产所需费用低,再加上人们认识到把许多工人集中在一个厂房里工作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工厂越来越多地最终取代了较小的作坊。到1851年,棉花产品生产行业中受雇的工人中有五分之三是在中型或大型工厂中做工的。织布仍在家庭进行,直至发明了廉价、实用的动力织机后企业主才深信,把这一程序由家庭移到工厂能够省钱。手工织机织工或许是英国工业革命最明显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改行到工厂谋生,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按其原有方式劳作一到1830年,每周只有区区6便士。1815年他们有25万人:到1850年,只剩下了4万人:到1860年,只有3万人。

——引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企业的规模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组织得很好,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但在企业的外部和企业之间,就缺乏这种组织性了。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把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关系,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好生产,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6世纪期间的英格兰”与远东地区进行贸易的公司名称,并简述股份公司的“种种特权”及“若干长处”。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6到19世纪的相关史实,以“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浙江绍兴·二模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主题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主题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四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商贸机构(部分)

时间国家机构名称
1531年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
1580年意大利里亚尔布市场银行
1600年英国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1621年德国纽伦堡银行

材料五   1897年盛宣怀在中国创办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一方面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又解决了以往“官督商办”企业所未能克服的“官扰”难题。但是,通商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也依赖于外国,为此,张之洞称之为“不官不商,亦官亦商,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银行。张氏此语揭示了通商银行内部的官商关系和外部中西关系的复杂。

——摘自巩为为《盛宣怀与“官助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六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工业化也刺激了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市场导向的商品以及贸易中获得利润。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者以商人为导向组织大型企业。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英国和法国的立法为现代股份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全球文明史》

材料七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基础测评✱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是如何开辟世界市场的?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辩证解读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6)根据材料五,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7)根据材料六,概括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9世纪70年代股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表现。
✱历史纵横✱
(8)根据材料七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资产阶级要是不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变成社会化的,即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纺织机、机动织布机和蒸汽锤代替了纺车、手工织布机和手工锻锤;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进行协作的工厂代替了小作坊。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现在工厂所生产出的布、纱、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再变为成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材料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把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关系,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好生产,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然而,垄断组织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垄断的形成,必然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他们靠海外投资及向外国放贷(如法国对俄国放贷),坐享超额利润及高利息的收入,因而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垄断资本的胃口很大,它不但要求继续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争霸。争霸不可避免地导致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时,在荷兰、英国等国大力开展远程贸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股份公司这一类型的经济组织。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在得到政府的垄断贸易特权后,其经营便按照股份公司的运行体制来进行。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以入股的方式投入资本。就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以100盾现金投资入股,短短一个月便筹集到6424578盾的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筹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资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伴随工业的大发展,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最突出,公司法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1865年以前法人体制在美国只广泛应用于运输、保险、银行等行业,并在较小规模上应用于纺织业。随着工业单位的大、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传播,尤其1865年后托拉斯的发展,公司迅速取代业主所有制和合作经营,成为将资本和劳动结合起来的主要机构···..·与此同时,公司制被赋予新的内涵。由于出现了巨大的超级公司,其所有权如扩散,以致所有权和管理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应关系。于是,随着大公司的出现,确立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职业经理只在理论上对公司的股东们负责。股份公司制度促进了企业的巨型化和生产的集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公司向往每一个市场、奔赴每个市场、连接每个市场,近几十年来,它以前所未有的样态和一如既往的力量,穿越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今天,当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时,全球版图可以有另外的线条来勾勒。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关系者可以重新定义。

——《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荷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的公司与东印度公司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说明公司发展对社会进程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