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2世纪初,皇帝哈德良开始在罗马城战神广场的旧万神殿地址上,重建起一座新建筑物。它将全罗马(各民族)的神祇集中到达一座华丽的全新建筑里,其设计充满了政治意涵。罗马人也用相同的类型来设计帝国内的新城市。众神的聚集被认为是以一种相互和谐的方式来支持罗马对世界的支配。万神殿所倾扬的是“帝国的观念以及支撑帝国的诸神”。公元609年,万神殿变成了基督救的教堂(“殉教者圣母堂”),它是罗马第一座被用来作基督教紫拜的异教寺庙,这使得万神殿得以残存下来。其他古罗马的纪念碑大多在中古时期被碾成碎石以供建筑之用,只有成为教堂才能幸免于难。此时的万神殿只为唯一的神而服务,一个属于弱者与被压迫者的神。这成为西方文明从多神教转为一神教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除了少数的教士外,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写拉丁文。基督教会作为唯一保存下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实体,在社会混乱与文化真空中借机扩大权势,发挥了独有的社会功能。基督教会承担了一些原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它积极与封建政权相结合,二者相互利用、竞争共存,之后,基督教会逐渐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C沃伦,霍莱斯特等《欧洲中世纪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帝国时期罗马万神殿所体现的“政治意涵”,并分析罗马万神段在中世纪得以完整保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2-23高二下·山西晋中·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采取的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只有一个省的总督是马其顿人,其他各省的总督都是当地贵族。亚历山大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来的士兵,加以方阵和马队的特殊训练,在骑兵特别部队里……许多东方的官兵被选派担任了各级职务。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享受免税权。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导致希腊宗教与东方宗教的混合。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在中世纪城市形成之初,城市所在领地的领主往往在城市中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但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也开始对封建领主进行斗争,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变领主课税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西欧的国家中,城市市民通常是王权反对封建割据的天然同盟军,为王权战胜封建领主、建立统一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的自治力量一般来自于行会。在很多城市,当行会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就进入政府,由行会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参与城市决策和管理。最有名的当数佛罗伦萨,其行会政府使城市实现了自治。然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在行会中也出现了一些商业贵族、大商人和大金融家,他们逐渐控制了行会政府,并且使自治政府变为其个人或小集团的工具,成为新的领主对城市进行控制。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它是古典的,因为它使罗马帝国衰亡以前的古希腊、罗马鼎盛时期的光辉璀璨的文明重新获得了生命,这个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出人性的光泽。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东西方的融合”在亚历山大治国政策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因素。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欧洲社会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文艺复兴“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的含义,并列举两位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启蒙思想家要求改变旧制度下的专制制度,结合所学,简析启蒙运动在推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大多认为“中世纪”一词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比昂多(1388-1463)最先使用。他在其《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摈弃了认为6世纪之后的历史是罗马史的继续的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在那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又已经结束了。于是,他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中世纪”。用“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这段历史时期是处在古典文化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而且暗含着业已开始的时代将是一个永恒时代的意思。在这里,“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已是清晰可见。

—摘编自田薇《关于中世纪的“误解”和“正名”》

材料二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年)指成形时期。这段时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年),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以及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中世纪晚期(约1300-1500年)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3001350年间,欧洲惨遭饥荒和瘟疫的肆虐;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著《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和美国史学家本内特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种不同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观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武将阿格里帕为供奉天体七神而兴建万神殿,609年以后则变成一座奉献给圣母的教堂。万神殿埋葬了安尼巴莱·卡拉齐、拉斐尔等多位意大利伟大艺术家。国家统一后,万神殿成为意大利国王的陵墓,埋葬有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等。米开朗基罗盛赞万神殿这一具有罗马风格的漂亮的希腊式建筑是“天使创造之物”。

——据【英】昂纳、【英】弗莱明《世界艺术史》等改编

材料二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虽然在1434年确立了对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之前的几起几伏以及确立统治地位后并未销声匿迹的党派斗争,常常使他们心有余悸。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可以争取更多的普通市民,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宣传、巩固自己,排斥、削弱政敌的作用……在这里召开宗教会议,云集此地的各国宗教界权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家族的罗伦佐当政时期,他已不只是一个保护者、旁观者、赞助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摘自【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

材料三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新建筑是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在当时是一直萦绕于市民心中的世纪工程……而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新建筑的样式和内饰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布鲁内列斯奇理解同胞们的这种心思,更深知只有在古典建筑艺术上推陈出新,才能建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建筑。为了设计穹顶,他到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回到佛罗伦萨后,布鲁内列斯奇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使穹顶的建造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1420年,动工新建,布鲁内列斯奇亲自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布鲁内列斯奇逝世以后他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据【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英】大卫·沃特金《西方建筑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神殿在历史变迁中所体现的观念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神殿是一座“具有罗马风格的希腊式建筑”。
(2)阅读材料二,指出美第奇家族“对人文主义慷慨赞助”的原因。
(3)材料三就佛罗伦萨大教堂这一建筑的价值提供了两种观点:①总体上认为“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②其穹顶体现了“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阐明你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