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3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发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22-23高二下·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
知识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   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
材料三   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l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 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摘编自《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北欧、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和少数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内战之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为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吸引来自欧亚非和拉美等地的移民,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

经过三次移民高潮,到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巨大的移民浪潮丰富了美国的文化,同时引发了排外逆流。

——摘编自《美国移民的历史》等


(2)谈谈你对美国历史上移民浪潮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