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       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2023·青海西宁·二模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美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五: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指出材料四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
(5)材料二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民族思想强调以华夏为主体,其他民族为补充的民族关系认知体系,体现了大一统思想和现实中谋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致的。

在孔子看来,华夏与夷狄文明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华夏文化先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对于华夏文化而言落后,但是孔子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各民族之间要进行文化交流、和睦相处,达到“和合”的目的。

孔子认为对夷狄也要有仁爱之心,主张不分贵贱、地域、国别,更是不分族类地进行博爱,施仁爱之心,感召和教化四方夷狄之人,实现各民族的和平共处。

孔子还认为:行周礼者为华夏,拒周礼者为夷狄。只要对“四夷”,实施“忠”、“信”,就可以感化落后民族,接受周礼,变为华夏。

孔子的民族观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之一,它对凝聚民族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的民族观有着民族平等思想的因素,看重民族意识和强调民族大义,而这些对后世的影响也尤为深远。

——摘编董强《孔子民族观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况孔子关于民族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民族观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流变,是一个西方政治社会生活主题的变迁所决定的过程。

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从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苦苦挣扎而脱胎出来的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是革命。这一脱胎的过程,在近两个世纪的时日里,伴随着一幕幕由刀剑、枪炮、绞架、断头台组成的革命场面。这场革命的根本含义,是要最终解决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从封建君主手中向资产阶级贵族手中转移,因而这是一场向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签发历史出生证的革命。这一场革命的旗帜上写的是“自由”、“平等”、“独立”、“人权”等等理性原则。

历史学家们发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秘密之一,就是要解决当时在英国已基本解决的地产私有制问题。近代民族国家乃是君主制国家的直接对立物,它以工商业发展和流动的资产为基础,和市民社会实行着分离,因而是在社会意义上具有形式的普遍性的国家,是形式上获得独立化的人的国家。

——摘编周毅之《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流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移民主动地、愿意而且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政体、语言、文化、风俗,并接受其核心价值理念。所以,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是黑人争取人权、后续移民做“美国梦”的最大目标。没有民族建构历史基础的美国,通过“美国信念”的核心价值将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同化其中,在认同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保持了多元性,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并造就了现在国家的繁荣。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孕育、发展、交融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自新,铸就了多元体、共生互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中华”是超越了具体族群的政治共同体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把解决民族问题同解决社会总问题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力并造就了现在国家的繁荣。

——摘编《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美国在民族方面的差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値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