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1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宋代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南宋的《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的《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社会救助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政策,并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出台了扶贫专项计划,设置贫困地区发展资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1987年确立“开发式扶贫”指导思想,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还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开展扶贫公益事业。2001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政策的受众从贫困县下落到贫困村,全国共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更多的是采取“造血式”的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要全部脱贫”,2015年我国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国家战略层面确立了精准扶贫政策。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发展阶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2-23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33 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 1937 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 1936 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 307 所,社员 8 828 户,已收股金 12 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被迫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

——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材料三: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臵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本质及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高度重视救济及扶贫工作,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开展直接救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开展以工代赈,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改造,使人民树立起积极参加生产、努力脱贫的意识。

——摘编自谭忠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扶贫工作历史及启示》

材料三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但少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凸现。1986年,政府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为此成立了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1994年,中央政府专项安排了“贫困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资金,运用“造血式”扶贫手段,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还建立了东部沿海地区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机制,推行了最低生活救助、劳动力转移、科技扶贫等多元化扶贫措施。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7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

——摘编自《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扶贫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陕甘宁边区扶贫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6-1994年中国改革农村扶贫机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货……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业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建立,同时,为应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经济社会转型所出现的挑战……在扶贫体制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五级书记挂帅、第一书记驻村等方式,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并通过引入外部组织资源缓解扶贫人力资源的不足;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的集中,通过建档立卡等制度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确保扶贫政策实施到位;在扶贫方式方面,因地因人因需制宜创新多元化扶贫方式……并进一步拓展定点帮扶与社会参与等扶贫方式。

——摘编自李小云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能够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