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30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材料二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材料三 自近代以来,市场能够在西方社会生存和发展,和其社会制度创新分不开。在讨论西方制度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放在经济、技术和政治方面的创新。实际上,社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社会政策的确立)也同样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
(1)概括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何以超乎稳定的长期延续?
(2)如何理解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的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
(3)指出17、18世纪英法美在政治创新方面的共同点,并分析“社会制度的创新也同样重要”的理由。
13-14高三上·湖南株洲·阶段练习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明清以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融入世界市场,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 。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材料三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19 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世纪 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2013年 9月 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 10月 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英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 该构想的提出说明21世纪的中华文明在汲取世界文明的过程中有何变化?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