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8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113)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23高二下·福建莆田·阶段练习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

——岑仲勉《隋唐史》

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

——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材料三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理章奏文书。……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