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荚国棉纺织业迫切需要革新技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此后,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首先深入到纺织工业,蒸汽机的使用是作为纺织工业的动力而出现的。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采煤工业的机械化和冶金技术的发展,并推动着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无论是被认为揭开使用机器序幕的“飞梭”,还是提高功效四十倍的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都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机器生产在纺织工业中取得主导地位。

——摘编自顾学杰《试论两种“工业起飞”:英国工业革命与当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比较》

材料二   为改变殖民统治形成的单一转口贸易经济而没有重要工业的畸形经济结构,1961年,新加坡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交通运输、冶金能源、电力电讯等,并大力发展替代进口、劳动密集型轻工业。1966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反经济衰退计划”,将替代进口工业转变为出口外向型工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外资。1971年起,针对建设资金充裕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新加坡政府将发展方向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1979年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积极引进高技术工业,新加坡的工业正朝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陈英吴、叶伯华《当代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英国和新加坡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和新加坡工业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和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
22-23高二上·福建龙岩·期末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西方的工业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英国棉纺织业迫切需要革新技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此后,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首先深入到纺织工业,蒸汽机的使用是作为纺织工业的动力而出现的。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采煤工业的机械化和冶金技术的发展,并推动着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无论是被认为揭开使用机器序幕的“飞梭”,还是提高功效四十倍的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都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机器生产在纺织工业中取得主导地位。

——摘编自顾学杰《试论两种“工业起飞”:英困工业革命与当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比较》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展现了完全不同于英国、美国的特征。德国人组织发明创造,并且使之成为一个考量周密、意料之中的事物,德国的化学和电气公司开创了建立由受过大学教育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先例,通过科学的高级理论与工厂的日常工作实实在在的结合,企业的效益是显著的。德国政府通过取消或控制自由贸易的手段,扩大了管理部门的范围,政府领导人致力于控制工业发展,有权对德国工业的发展进行长期贷款。德国商业与技术学校为一些特殊工作人员培养人才的有效程度也比世界其他地方高。个人企业家很快让位于专业管理人员集团,他们受委托不仅以其高效率来管理那些工厂、公司和银行,而且还通过创造一个有严厉的内部纪律与团体精神的上层精英决集团定他们存在的条件。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 ·人类共同体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晚期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1978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1978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