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9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下表是元明清三代管理西藏、蒙古措施的对照表

元朝明朝清朝
西藏设立①册封僧俗首领;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人士。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②;颁布《钦定内善后章程》。
蒙古设行省重修长城,订立和议;接受册封,恢复贸易。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盟旗两极管辖,任用蒙古王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填写材料三①和②处的管理机构名称。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两代在蒙藏地区管理上的共同点。
22-23高一上·广东河源·期末
知识点: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疆域的奠定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四   下表是元明清三代管理西藏、蒙古措施的对照表

元朝明朝清朝
西藏册封僧俗首领;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人士。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内善后章程》。
蒙古设行省重修长城,订立和议;接受册封,恢复贸易。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盟旗两极管辖,任用蒙古王公。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就模式一、二、三,各举历史上的一个实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人”为“中国版图之确立”所做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4)结合所学,填写①处的机构名称。并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两代对蒙藏地区管理的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

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的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P58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边疆各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国家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写出▲处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指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实现的制度保障,并概述元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经过康熙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中国边疆出现了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新挑战。并概述清朝前期是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东北疆界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