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慈善公益机构或被勒令裁撤,或自行消散。20世纪初,清王朝为巩固其腐朽没落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即清末新政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要求各地选择公正廉明的地方士绅,办理地方自治事宜。《章程》中包括地方慈善公益事业的项目有:举办中小学堂、劝学堂、阅报社、图书馆等,清洁街道、清除污秽、施医药局、医院、戒烟会等,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等,设劝工厂、工艺学堂等,救贫、恤、保节、育婴、施衣、施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棺、义冢等。可见,地方自治事宜多着眼于慈善公益事业,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

——摘编自余群《晚清慈善事业的变迁》

材料二   追根溯源,西方的慈善事业肇始于宗教教义的感召,最初是个人或者宗教团体的自发性民间行为。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民间公益性事业的法律——《慈善用途法》,也称《伊丽莎白一世法》。此后,西方近代慈善组织大批建立,体现出西方社会在应对社会结构化变迁的一种举措。进入现代社会,慈善团体更是蓬勃发展,走上了组织化、专业化的道路。进入20世纪下半叶,很多西方政府积极介入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政策通过行政手段推行至社会各个层面。同时,很多社会问题并未妥善解决,政府科层体系庞大,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日益凸现。于是,政府尝试与民间机构合作,共同提供福利服务,并且引入市场观念、促进竞争,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摘编自赵环《西方慈善事业专业化的经验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慈善事业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22-23高二上·河南·期末
知识点: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治安交给了警察部门,司法由改组后的统一法院承担,地方行政交给了新建的地方政府。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该法案确立了地方共同体自治原则,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根据工作需要,议会下设各种议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等

材料二   1905年后,受西方地方自治思潮影响较深的上海、天津、湖南,在绅商的倡导和开明官员的支持下,开始了地方自治试验。在全国上下的呼声中,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政府规定城镇乡设议事会和董事会,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议事会是议决机关,董事会是行政机关,后者由前者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同时规定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必须年纳正税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撤销自治职员之权”。此后,在张謇等新式绅商的努力下,各地的自治活动渐入高潮,至1911年,全国各地成立的自治会、自治预备会等团体达五十多个,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地方自治相比,晚清地方自治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治安交给了警察部门,司法由改组后的统一法院承担,地方行政交给了新建的地方政府。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确立了地方共同体自治原则,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根据工作需要,议会下设各种议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等


       材料二   1905年后,受西方地方自治思潮影响较深的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在部分绅商的倡导和开明官员的支持下,开始了地方自治试验。在全国上下的呼声中,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政府规定城镇设议事会和董事会,乡设议事会和乡董,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议事会是议决机关,董事会是行政机关,后者由前者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同时规定“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必须年纳正税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撤销自治职员之权”。此后,在张謇等新式绅商的努力下,各地的自治活动渐入高潮。至1911年,全国各地成立的自治会、自治预备会等团体达五十多个,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地方自治相比,晚清地方自治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