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露宿街头》
图片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19495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经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严格审查,由新华社首次公开发表,之后多家著名媒体转载刊登。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4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

——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
22-23高一上·山东聊城·期末
知识点: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爆发的一战使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怀疑。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激动,尤其是先进分子由此开拓了眼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在1918年到1919年间开始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间接触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改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梳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摘自新华网2021929

材料三   19495月战地记者摄于上海。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有人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材料四   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并指出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精神”的含义,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由此产生的不同历史现象的交叉,开始了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最后三十年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曾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种“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就是历史的选择,它体现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摘自习近平《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完成的“历史转型”,并简要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浦东开放决策的长远战略内涵,并简要概括浦东开放实行的政策和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