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有了快速发展,为了管理日益繁荣的海外贸易,唐朝设立了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的贸易活动。宋太宗曾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和丝绸,前往海外各国出使,主旨是邀请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意。宋仁宗时又下令地方官设法招引外商,给予优待,以便外国船多来一些。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市舶司还负有接送外来船舶、保护和接待外商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报关制度,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同时将关税收入统归中央,关税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

——摘编自岑维廉等《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建立市舶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关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关改革的意义。
22-23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末
知识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其市舶税制的课征内容有三:其一为舶脚,据船舶的运载量课征;其二为进奉,即外国商人向朝廷进贡的货物;其三为收市,即朝廷所要收购的货物。唐政府对外籍商舶“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外国商船在市舶司完成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关税,所余货物即可进行自由贸易。中国商船出海贸易,一般也按上述制度征税。市舶税是唐王朝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德宗时,岭南节度使王锷在广州办理外贸,所得的收益就相当于两税的收入。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报关制度,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同时将关税收入统归中央,关税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

     ——摘编自岑维廉等《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市舶税制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海关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关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其市舶税制的课征内容有三:其一为舶脚,据船舶的运载量课征;其二为进奉,即外国商人向朝廷进贡的货物;其三为收市,即朝廷所要收购的货物。唐政府对外籍商舶“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外国商船在市舶司完成登记,查验文书后依次课征关税,所余货物即可进行自由贸易。中国商船出海贸易,一般也按上述制度征税。市舶税是唐王朝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德宗时,岭南节度使王锷在广州办理外贸,所得的收益就相当于两税的收入。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市舶税制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海关管理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12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关税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政府海关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关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