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各国除继续在中国遍设各种工厂外,还进一步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用直接投资和高利贷两种方式把持中国铁路、矿山。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设立练兵处,开始改革军制。慈禧太后于19069月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内阁。据不完全统计,1902-1911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在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据统计,革命党人先后在国内外创办了约一百二三十种报刊,用以“灌输最新学说”“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展开了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并多次组织武装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呈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
22-23高三下·辽宁铁岭·阶段练习
知识点:武昌起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提倡发展农工商业,通过振兴实业,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以富求强。这一思潮推动中国实业发展浪潮。

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官民从事工商业活动。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1903年设商部,出台了《商律》《破产律》等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此外,传播科学技术和实业知识的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实业报刊杂志开始出现,1897-1911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约有31种。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实业部、农商部。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涉及农、工、商、矿、渔、林业等多方面。1913年,成立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颁布《劝业银行条例》《农工银行则例》《实业银行条例》等文件,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

——摘编自李旻《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


依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期实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条件的新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阅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涨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载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而对皇帝独截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

———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涨张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载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满洲人等纯一笃实忠孝廉节之行”远胜于“汉人之文艺,蒙古之经典”。 而对皇帝独截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

——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编制馆“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奏折遭到了守旧势力反对,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组成度支部、礼部、陆军部等十一部,各部设尚书一员,侍郎二员,不分“满汉”,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批准了编制馆上奏的《修订各直省官制情形折》。该折以司法独立和地方自治为原则对地方官制进行厘定。分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1911 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