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年,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糖烟酒公司上班,端上了铁饭碗。1993年,市场经济搞得热火朝天,但国企表现出了诸多不适。经过一番权衡,担任国企科长的的陈先保毅然选择下海经商。起初,他盯上了棒冰生意。他先后推出“双截棍”棒棒冰和东北棒棒冰,深受市场欢迎。1998年,他把目光投向瓜子市场,创立“洽洽”品牌。为赢得市场,他革新“煮瓜子”工艺、独创牛皮纸包装、组织“开箱有礼”经销活动。1999年,他借钱花费400万元在中央一台打广告。2000年,洽洽销售额成倍增长,突破1亿元,2001年则暴增至4亿元。考虑到原料质量无法保证,陈先保研发出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杂交品种。2008年,洽洽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元,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瓜子大王”。2020年,洽洽携手央视进行了全面升级的透明工厂全球云直播。当下,洽洽正在以“食”为媒,向世界递出一张“文化名片”,让世界人民以一颗小小的瓜子为窗口,究见整个中国改开放40年来的恢弘巨变。

——据《洽洽二十年:如何从“瓜子大王”华丽升级到“坚果专家”?》整理


(1)据材料,概括陈先保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22-23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营企业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化管理。“一五”计划时期,通过和平赎买政策,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工业群体。在1956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比67.5%。国有企业在投资、生产、定价、财务、薪酬等方面都由国家直接管理,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以“计划”管理企业经营。中国工业化初期发展状况大幅超过了同阶段的英国(18011941年时的工业份额仅上升11%)和日本(1878~1923年时的工业份额上升了22%)。

——摘自黄文涛、王大林《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脉络与成效》

材料二   1978年,重庆市百货商店(简称“重百”)被选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单位。作为国企改革的先锋,重百几乎完整地经历了国企改革的所有阶段。可以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百的改革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缩影。

时间重要事件
1978率先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设行超额利润分成。
1979每位职工的类金比上年增加22元,每位职工为国家多创利润2000元
1980成为“以就代利,自负盈亏”试点单位。
1983列为首批实行经理负责制企业。
1984改干部终身制为任期两年的聘用制:销售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1991列为经营。价格。分配。周工“四就开”和“利税分流。税后承包”试点企业:不到一年,全国有300多批近40000人到重虎取经。
1992实行股份制改革,独掌发起向社会募集资金:开展用工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销售定破3亿元。
199%6重庆百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重庆市第一家商业上事公司。
1998在特大清究中重百捐款210万元。
1999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摘自《数说“百年重百”》

材料三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源自于“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认为私有化几乎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方向。他们还认为评价企业的指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并一贯认为国有企业也应该如此,这些经济学者得出了中国国有企业效率低或效率损失的结论。

——摘自马立政《新中国70年来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国营企业建立并发展壮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有些学者对国企改革的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推行市场化倾向明显的经济改革。政府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余粮。国营企业则可根据市场和利润的要求来调节生产活动。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出售、归还原主以促进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外资参与苏维埃政权主导下的经济建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此外,国家计划机构的许多职能转变为预测经济的发展,而非直接指导国营企业生产。

——摘编自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材料二   1984726日,国有性质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1116日,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一家音响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较规范的工业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经理)负责制,这就使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和一些私企开始发行公众股。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材料三   深沪证券市场1992年上市公司(A股)家数为52家,股票市价总值为1050亿元,到19981218日,上市公司(A股)家数增加到823家、股票市价总值19400亿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17倍,年均增长58%和63%,实现了较大的扩容和增长。

——摘编自陈明星、徐宁燕《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 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 16
68. 02

81. 60
57. 91

77.00
51. 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 59

18.48
7. 08

15.33
5. 01

19.64
7.42

27. 05
9.69

27.50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

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 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材料三 20 世纪80 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

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

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 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 世纪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