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3
近代知识界对中西方学说的认识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法实窃取于中国,前人论之已详。地圆之说,本乎曾子。九重之论,见于《楚辞》。凡彼所谓至精极妙者,皆如借根方之本为东来法,特翻译算书时不肯质言之耳。近来工算之士,每据今人之密而追咎古人,见西术之精而薄视中法,不亦异乎?”

——清·阮元《畴人传》(注:畴人指古代专门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的人)

材料二   西人所言化学、光学、重学,盖由格物而至于尽物之性也。惟古之圣人皆以人道为重,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尧舜三代以来,吾人皆奉圣人之教以为教,专致力于人道,而于物或不屑措意焉,是以礼乐文章高出乎万国之上,而技巧则稍逊矣。

——清·俞樾

材料三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桀,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中西方学说态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并说明其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思想界对中西方学说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2-23高二上·陕西安康·期末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竭力鼓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西学”,……主张变法救亡。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他说:君主不是天生的“圣人”,天然的统治者,“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只是由于人民终日从事耕、织、工、贾“相生相养”的事,才“择其公且贤者”,立之为君。君主既然是共举出来的,也就有权废除他。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君主立宪制度。

——摘编白张克威《浅议严复的爱国民主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严复民主思想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梁启超与严复所处的共同时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