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1
18世纪以来,在重大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多次产业革命,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   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革命孕育工业革命的过程。之后 农业和工业仍在发展,农业的“革命”和工业的“革命”没有终点。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但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国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促使自耕农消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

——摘编自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事记

时间

重大事件

1892年

德国吸收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处,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规定股东人数有限,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这种形式相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所采用。

1904年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 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1913年

英国、德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的占比分别为15%、11%和13%。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等

材料三   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指出,我们向别人开放,世界也同样向我们开放,这 就大大扩大了我们的发展空间;过去人家制定规则,我们来执行,现在我们不但要参加,而 且要充分发表中国的意见,维护我们中国的利益;过去许多方面是受到歧视的,因为你不是 世贸组织成员,现在如果发生贸易争端,中国可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争端。

       ——整编自2002年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组织形式和贸易格局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动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农业革命肇端于15世纪最后开始的圈地运动,结束于19世纪中叶英国集约化农业的建立。在农业革命的过程中,土地所有权的变更得以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农业生产技术譬知新作物的栽培、耕作制度的进步等得以发展。在这一变化过程的同时,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革命。农业资本主义关系的较早出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较大规模的商品化农业的建立,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的逐渐采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相对减少农村劳动力起了重要作用。1801-1881年,农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例从35.9%下降到12.6%。在19世纪,英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在欧洲是最高的,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中的比例最低。英国正是通过农业革命完成了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材料二   圈地运动产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农村人口的急剧减少,圈地养羊使得畜牧业代替了农业,而畜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牧人利用圈占过来的大面积土地采用先进的技术牧羊放牛,同时种植谷物,生产出比以前更多的皮毛、肉食和粮食,使人民得以丰衣足食。而另一方面圈地使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为第一代产业工人,生产出大量的工业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出口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圈地运动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明清时期中国的江南地区,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使得种桑养蚕也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于是出现了“桑争稻田”的局面。

但农桑结构没有像西方那样使农村人口减少、城市工业人口增加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蚕桑缺乏作为食物的功能,桑争稻田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导致桑蚕生产取代水稻种植,出现了稻桑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由于人口不能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1688年约有75%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1801年有35%,1841年减少到23%。同期英国的国民收入中农业的比重,1801年占32%,1841年占22%,工业所占比重却由23%提高到34%,若再加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1841年工业比重增加到78%。……工业的迅速增长和较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新的钢铁材料新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发展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为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3)据材料三,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