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威胁到了英国的经济优势地位,两个经济强国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起来。欧洲国家疯狂地寻求新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以支持经济的增长,列强之间相互牵制,冲突不断发生。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版图,四个王朝和它们的帝国(德、奥匈、俄、奥斯曼)灭亡,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崛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性的支配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要素”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其他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至少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绘制思维导图,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23高二上·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剧变,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二   随着冷战的发展,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以打破美国的西方前主地位为其特色的法国的“戴高乐主义”,以及以突破美国战略限制为其特点的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表明西欧对美国的勇心倾向正在发展,美国的另一个盟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同时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实行“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路线,但在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两党两国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分歧和国家利益冲突日益发展,当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内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候,全世界也看到了一个潜在大国的崛起,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此后的不结盟运动及77国集团的应运而生,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二设计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年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年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年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对其封锁包围的原因以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后果。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 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2)20 世纪 30—40 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以下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任意选择一则,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II、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1945.2

材料五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及德国分裂示意图

      

材料六   冷战结束后,长期受两极格局抑制并被摒弃于世界政治中心之外的各种力量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在全球政治中的活跃程度日渐增强,这些力量逐渐形成国际政治中新的权力中心。由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的维度和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互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这些力量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抗衡大国的权力和影响。因此,美国学者理查德哈斯认为:“冷战时期的两极割据不单单让位于多极化,而是过渡到一种复杂的状态中。在这状态中,国家和非国家行为在许多情况和条件下互相作用。”

——摘编自孙建杭《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