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裴矩(548—627),隋唐时期名臣。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摘编自[唐]魏征等《隋书》

材料二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

——摘自[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三(隋炀帝统治时期)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靡费以万万计,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裴)矩之唱导也。

——摘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指出材料一、二、三评价裴矩的角度。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人对裴矩的态度及成因。
22-23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28年11月,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850年,他在美国慈善组织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是耶鲁大学乃至所有美国大学里第一个中国毕业生。1860年l1月,容闳前往“天京”,对洪仁矸提出七条建议: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等。但当时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客闳发现太平天国远不是自己想象的理想国,他大失所望,落魄离开。1863年秋,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被正式任命为出洋委员,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之后又受命协助管理江南制造局。1872年春,容闳被任命为出洋副委员,主抓幼童选派和监督事务,他一共选拔并陪同120名幼童出洋。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1898年,70岁的容闳积极参加维新派各种学会活动,甚至把自己在北京东安门的寓所提供给维新党领袖作会场。变法失败后,容闳流亡香港,他转而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1912年4月21日容闳客死异乡。葬礼上,牧师讲了这样一段悼词:“假如他还没有老,他一定会亲自参加革命,他的与生俱来的、热爱效忠中国的光焰,绚丽燃烧,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的代表作《西学东渐记》堪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

——摘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一生支持各项进步事业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沟通“天人关系”最为重要的路径是“善恶”,尤其是大善大恶。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表述,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善者,天报五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高希中《司马迁历史人物评价理念试析》

材料二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失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年间,物议纷然,评价不一。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民国初期大体延续乾隆时期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被视为“汉奸”,大受挞伐

材料三   1996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会议认为“洪承畴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谋臣在为满族夺取全国统治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冀震宇《社会变迁、文献解读与洪承畴“贰臣”形象的演变——兼论历史人物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依据司马迁的人物评价标准评价汉武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洪承畴不同时期评价不一的原因。
(3)是否认同材料三中“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为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