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那被镶嵌于16世纪和18世纪之间的17世纪,有时看起来像是没有独具一格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我们所得到的关于这个位于二者之间的世纪的情况仅仅是一些诸如“过渡”和“变迁”之类的模糊不清的术语。

——荷兰历史学家伊沃·舍弗尔(1966年)

材料二   按照苏联历史科学界的观点,中世纪一般的和终结的界限是17世纪中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那时在经济上已进入垂暮之年,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了。

——苏联历史学家E.M.茹科夫(1960年)


(1)材料一、材料二呈现了关于17世纪欧洲历史的两种不同观点,概括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2)苏联历史科学界以17世纪中叶作为欧洲中世纪终结的界限,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请尝试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予以说明。
22-23高三上·广东揭阳·期末
知识点: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进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一【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伞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一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材料三的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理山。教育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也深受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一直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中国能否主动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材料三 西方文化从所谓“黑暗的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转向17、18世纪近代理性主义时代,其间几百年时间生长出来的自由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伦理道德、民主宪政等构成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
——张贵银《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1)(原创)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予以分析说明。
(3)(原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在15—18世纪是如何生长出来的“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宪政”?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康熙和华盛顿是17、18世纪杰出的政治家,都对本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据《清史》等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为“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所做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后人对康熙的认识有两种:①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②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请结合18世纪中西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观点②(只有认识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